记者寒冰报道 中国职业足球曾经有过成功的本土教练,甲A时代的徐根宝、迟尚斌,中超时代的高洪波都曾带队拿到过联赛冠军,唐尧东和马林还曾因分别带领河南建业(2009年)和辽足(2011年)拿到中超季军,获得赛季最佳教练头衔。但之后中超进入金元时代,大牌洋帅纷至沓来,俱乐部和球迷的胃口也被吊了起来,以至本土教练的生存环境日益困窘。中超只有肇俊哲、于根伟和谢晖,中甲也只有李金羽(云南玉昆)是球迷们熟悉的名将。
相比日本超过500万足球人口,接近1万持证教练的金字塔形培养体系,中国足球的本土教练培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韩国围绕退役球员为主建设本土教练的模式,似乎更适合中国。球员时代比赛经验丰富的知名球员,更容易从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学习中脱颖而出。中国足协注册的可执教职业球队的教练数量不过200人,远低于韩国的500多人和日本的逾2500人。并且,中国3级职业联赛留给这些教练的机会也不多。
虽然中国的“02世界杯一代”也得到了一些从俱乐部或国家队低龄组教练开始的起步经验。但因为中超俱乐部一线队多年来的外教风潮,中国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本土教练很难得到足够的一线队执教经验。韩国K1联赛中下游球队和K2联赛球队,对本土教练学习期的成绩容忍度较高。一旦他们取得成功,进入联赛豪门后就可以得到普遍信任,更能激发教练们的潜能。
相比之下,中超俱乐部生存环境普遍较为恶劣,俱乐部对本土教练的容忍度非常低,大部分本土教练只能在助教位置蛰伏,急功近利导致本土教练几乎很难通过积累执教场次来提升经验值和个人能力。日韩联赛整体发展战略就是重本土轻外援,中超却恰好相反,导致俱乐部难有足够的耐心培养本土教练。
如今,中国足球遇到的问题不仅是经历过“02世界杯一代”的70后难以找到一线队教练岗位工作,还存在像陈涛、周海滨一样经历过“05世青赛”的超白金一代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基层教练人数太少的情况。未来中国足球在职业联赛领域的发展,与这两批球员时代还算成功且拥有大赛经验的教练有密切的正向关系。只有让他们真正能够通过更多高质量比赛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中国职业联赛的发展才会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