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希匹!0-7!简直踢得比甲午战争还屈辱!
18强赛首轮,国足客场0-7不敌日本,战绩又创下近期历史新低,此刻什么辱骂的话都已经不能表达球迷们和国民们的愤怒了,这踢的什么玩意啊!“这比甲午海战还屈辱!”
我知道你赢不了,但是整出一个0-7是要闹哪样啊?!
网友直接调侃道,“要不让李铁买个大力神杯回来算逑!”
赛后,日本媒体逮着机会,嘲讽值直接拉满!
日本媒体直言不讳道:
“日本球员拿球时,中国队没有后卫上前逼抢,反观日本队丢失球权,连久保建英这样的进攻球员,都第一时间组成第一防线进行反抢。”
小日子认为这场胜利不是因为他们强,而是中国队太弱,甚至自暴自弃。
虽说心有不甘,但这小本子似乎也没说错。
一场7-0的溃败,又给国足挣了起码五年的骂名!
对手日本队轻松上演了教科书般的战术压制,而我们的国足则像是被赶鸭子上架,毫无反抗之力,软弱如白斩鸡。甚至很多人怀疑:就是随便派一个大学生队伍上去都能踢的比他好!
看看这个,国足对阵日本交手纪录(数据来自中国足协):
中国足球队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烂!
从1990年到2022年,双方共进行了20场比赛,其中中国队只赢了2场,而日本队则赢了11场,剩下的7场为平局。
在早期阶段(1990年-2000年)
在1990年,中国队曾以1-0击败日本队,这是这张记录表上中国队仅有的几场胜利之一。
1998年的四强赛,中国队以2-0击败日本队,但以后来者的角度来看,这场胜利并未能逆转双方总体上的实力对比。
1998年的四强赛,是中国队最后一次赢日本队。
2000年以后:日本崛起:
中国队与日本队的交锋中,即使有平局或微弱失利,整体上日本队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开始逐渐凌驾于中国队之上。
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日本队对中国队的胜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在重大比赛如亚洲杯中的表现更为突出。(2004亚洲杯决赛:中国1-3日本(2004年8月7日))
近10年趋势(2012年-2022年):
- 从2015年开始,双方的比赛越来越倾向于日本队取胜,比分差距也趋于拉大。例如,2022年1月27日,日本队2-0完胜中国队。
- 这些比赛结果显示,中国队不仅在对阵日本队的比赛中难以赢得优势,而且场上的表现也没有展现出足够的抗衡能力。中国队晋级世界杯只剩理论可能。
其实,足球这事儿,技术上的差距是一方面,但说到底,心态才是决定性的。
日本队那边,从上到下都在贯彻一套稳定的足球发展体系,队员在战术纪律上如出一辙。
而我们这边呢?
一旦比分被拉开,球员们仿佛自暴自弃,“不打了,认输算了”的念头仿佛写在了脸上。心态崩盘比技战术崩溃更可怕,失败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连抗争的勇气都丢了。
这场7-0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中国足球的两个根本问题:
第一,青训体系形同虚设。
看看日本队,那些能灵活调度、执行战术的球员,大多来自于他们严格的青训体系,早早就被培养出了强烈的职业素养和足球意识。而我们的青训呢?很多俱乐部的青训体系都不健全,球员的个人能力和团队配合在国际赛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力。所谓的足球从娃娃抓起,喊了多少年,但真正落到实处的有几个?
第二,缺乏危机意识和自省精神。
日本媒体指出,中国队在场上明显缺乏拼搏精神,这种自暴自弃的心态尤其刺眼。
以前我们还会提什么“技不如人”,现在连“输得起”的勇气都不见了。比赛还没结束,球员的表情仿佛已经写好了失败总结,而教练在场边的沉默也显得无能为力。要知道,世界足坛不是比谁输得好看,而是比谁能站起来继续战斗。
有句老话说得好,“知耻而后勇”,但问题是,中国足球的耻在哪里?
一次次的失利背后,是教练与球员、管理层与球迷之间的疏离感。球员踢得像在完成任务,管理层却在忙着推卸责任,而球迷,早就心灰意冷、对成绩无所谓了。
7-0的比分只是个数字,真正的问题是:如果这次输球没能敲醒我们,又有多少次输球能让我们惊醒?
足球场上,比分再悬殊,都有着一条共同的底线,那就是拼搏精神和自省能力。7-0不仅是中国队的一场败战,更像是中国足球的集体耻辱。我们是时候丢掉傲慢与偏见,正视自己的弱点,勇敢迎接每一个困难的挑战。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不是输球的耻辱,而是输得不够清醒。
谁来为这场惨败负责?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是国足,还是我们自己?“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