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6月5日报道称:德国西德广播公司(WDR)日前播出一部纪录片,其中引用的一项调查结果引发了争议;德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纳格尔斯曼、球员基米希、京多安对此表示批评和反对。
原来,在这部片子中,引用的一项调查结果说,五分之一的受访德国人表示,“希望看到更多白人运动员在德国国家队中踢球”;17%的德国人认为:“德国队队长由有着土耳其血统的人担任是‘丢脸的事’”。
德国男足国家队队长、土耳其裔的京多安对此表示“失望”和“伤心”:“我能说什么呢?世界上很多地方存在这样的问题。看看过去几个月、过去几年的环境,这样的结果不会让我感到震惊,可能还会持续很多年。也许未来会慢慢变好,希望如此。”
德国的所谓“土耳其化”,现在已是德国人极为关心的一大社会问题。
据2021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德国当时总人口8200万,而土耳其裔人口已高达340余万,占比达4%;据不完全统计,如果再加上流动性涌入的土耳其人,德国大约存在着土耳其人约600万人——而移民德国的土裔,一般还都保持着双重国籍。
且德国本土族群与土耳其裔人口在出生率上,还是越来差别越大——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德国人的总生育率,约为每个育龄妇女生育1.54个孩子,但德国土耳其裔人口的生育率,却高达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2.97个孩子;“土耳其化”的表述,已常见于很多德国媒体之上了。
像土耳其人在文化、宗教上,因伊斯兰教与天主教之不同,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虽然现在的德国对于移民、外来文化较为开放与包容,但民众及政府维护“德国文化”的声音仍不绝如缕,德国公众内心中的种族、民族意识,其实从这次17%的受访者,对于土裔球员担当男足队长的不爽上,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折射。
并非只有德国,事实上,全球出现的移民问题,都越来越引发各国的重视。
那么,不断走向开放的中国呢?比如,同样的问题,如果从巴西归化的球员、中国男足成员的费南多,担当中国男足国家队队长的话,则我们中国民众会有怎样的支持率?或者,会有多少的反对率呢?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基因,也从当代中国人展现出的开放性、融合性特征看,估计我们对于“费南多当选中国男足队长”之选项,应该会比德国人对于同类问题的支持率,要高得多吧?
费南多是原巴西人,有着混血肤色,他被中国足球归化后,为国足效力的机会并不太多。像上届世界杯预赛时,国足再次“泥牛入海”,又一次成为被淘汰者;现在,这届国足实力更差了,所以,在外籍教练担当国足主帅后,费南多、艾克森这两位归化球员,又一次被征召进入国足。
这两位球员在中超踢球,都大约有十余年的光景了,其对中国足球的影响,以及中国足球和中国社会对两位归化球员的反向影响,也都较为深刻,言两位归化球员已深刻融入到中国的足球和社会环境中,也算是大差不差。
费南多、艾克森们本身的球技、天赋,和对足球的理解等综合性专业能力,显然还是要明显高于中国球员,则以他们的履历,假如费南多的语言交流也不是大问题,那么,他被选作国足的队长,其实还真的不是个问题——但国足球员或球迷们,真的能接受吗?或接受度又能有多少呢?
对于外族移民加入中国籍,国人向来较为开放包容,但仍不得不说,也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很适应与接受——比如,当时艾克森、阿兰、洛国富、费南多、李可、蒋光太等归化球员入选国足时,也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其中呈现出的抵触情绪依然存在。
像当年国足主帅李铁任上,他明显不太重用归化球员,因此引发了中国球迷的众怒,这也成了李铁倒台的一大因素——一方面,这说明一些本土的相关利益者,会抵触移民归化球员,但绝大多数球迷显然更能很快接受之,所以,这仍说明中国人对于外族的加入,虽有一定的情绪化或部分人的抵触,但最终,仍还是接纳性、包容性更为强大。
这主要与我们的民族基本构成情况,所形成的强大基础与底气有关。
中华民族的整体构成中,汉族占了绝大部分,由汉族文化为根基形成的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同化性,也形成了民族文化的“相对单一性”。
正因为此,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有着天然基因的深厚性和强大性,所以,在历史上,哪怕是元朝、清朝这样的少数民族统治之下,最终都仍会被中原的中华文化所融合,这也是中国文明在世界古文明中,唯一一个从未断代之原因。
不过,彼时的文明融合,仍是中原汉族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但到了当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世界各地的远方外族,就开始慢慢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特别随着未来中国的不断发展进步,进一步开放也仍是意料中事;像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与“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齐唱响,且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补充外来移民人口,或会提上议事日程。
更加之互联网时代,让全世界人的沟通变得极为便利,像非洲人对于中国更为了解,比如,黑人涌向中国的现象,早已成为国人议论的一大焦点。像此前,曾一度传言广州汇聚了30多万的黑人,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国人的关注与争议。
毕竟,现代国家的组成,仍是以单一民族为主要特点,像欧美目前这样的全世界民族大融合情况,如果施之于中国,估计国人的接受程度并不会太高。
比如,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婚方面,像中国女性嫁到外国的较多,但中国男性娶外国女性却较小,特别是娶深肤色的非洲女性更少——这既与自身条件、文化特点等元素有关,也更跟中华民族传统上的“相对单一性”现实与固化观念相关。
但不管怎么说,由于世界的进一步拉近,特别是中国进入近、现代以来,慢慢地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包容,尤其是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全世界的外族逐渐涌入中国,甚至是移民到中国,成为中华民族第56个民族之外的“外裔国族”之一,也自然而然会慢慢增多。
因应于此,我们中国是不是也要未雨绸缪,现在就要研究、探讨外族移民的问题呢?
比如,制订适合中国现实、文化与国情的移民政策和战略——既要与世界公认的民族、种族、移民理念看齐,也要适应中国现实与特点;特别是如果我们也逐渐出现欧洲那样的所谓“黑化”“土耳其化”等现象时,也应提前制订中国的相关价值取向、政策思路、战略思维,特别是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提早做好应对预案。【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