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1692字
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难忘今宵。欧冠1/4决赛皇马与曼城的对决,不是决赛,首回合却踢出了决赛很难见到的质量。然而球迷还是在抱怨,这样的巅峰对决就不能再晚些上演吗?哪怕放到半决赛也好。只能说,一时态势成就一场比赛。再过3周,等米利唐复出或是曼城那边的伤员康复,或是等罗德里戈的巅峰状态过去,比赛大概就没这么精彩了。
两队在伯纳乌战成3比3,6个进球里5个世界波,只有卡马万加的远射算成鲁本·迪亚斯的乌龙——其实那个最不漂亮的进球最为关键,无论对皇马夺回主动,还是进一步催化比赛热度。赛前大家都预感到会有一场激烈的对攻大战,因为双方防线都有人员缺失,而进攻手段都很强硬。但少有人料到,比赛会这么早就打进3球,并且持续处在“互爆”而非“拉扯”的状态。这当然是球迷的幸事,但对球员和教练都是极大考验。
第888期《足球周刊》现货热卖
卡马万加入队几年,看似不显山露水,始终获得内外高度好评。原因不仅在于他任劳任怨的态度,放在任何位置都力求完备,关键是他想释放天赋的力量,难以被琐碎的日常所压制。每一场比赛,卡马万加都在尝试改变比赛,而且他往往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勇气。关键时刻那脚远射就能看出一二。同场的巴尔韦德和克罗斯都可以在那个位置起脚,但卡马万加没有等前辈队友,主动担起责任,而且运气不错,收获了积极结果。这对双方球员和场面都是一种刺激。
安切洛蒂本场有个很出奇的安排:维尼修斯、贝林厄姆和罗德里戈并不是以往那样左、中后、中右的站位。他把两个巴西人都放在了偏左的区域,只不过罗德里戈更像边锋,维尼修斯更靠前。两人交叉重叠,互相做球。本来一个维尼修斯就很难单防,往往被他打启动时的时间差,迅速突进下底,现在加上一个带球节奏完全不同的罗德里戈,把阿坎吉和斯通斯搞得晕头转向,还极大限制了罗德里的前插幅度。当然这样布置的反作用也很明显,本来是1+1预期为2,现在是追求一个局部1.5的效果,确实取得了局部时间和空间的优势,但没能转化成进球。
罗德里戈和维尼修斯各自浪费了一些机会,但纵观整个赛季,都在合理范围之内。尤其维尼修斯在扮演一个自己并不习惯的角色:带球位置靠后,传球多,射门少,射门角度正。从两人表现基本可以总结下来:皇马还是缺个愿意打也能打中路的正经中锋,甭管是本泽马这样包办传射的,还是本场吉祥物一般近距离看戏的哈兰德,都可以。因为两个巴西人无论谁打左边锋都有好的发挥,谁站中间谁不会踢。都放左边已经算是脑洞大开了,但执行起来还是有人要让路。
即便如此,罗德里戈的进球也足够让人回味一阵了。这场虽说是世界波横飞,但这一脚称得上杰作。轻轻一捅,骗过后卫和门将,球缓缓滚过门线之前,进球者一边目送一边开始庆祝,充满巴西人独有的足球幽默感。比起后边那几个大力出奇迹,让人扯着脖子惊呼的远射,罗德里戈这种进球不是对脚力或脚感的考验,反而是对大数据xG(预期进球数)的嘲讽,随机却自然。维尼修斯之前也有几个这样的进球,面对门将外脚背一推远角。巴西国家队现在可能确实不行,但巴西人对足球与生俱来的独特理解,其他人能够超越,却没法模仿。
曼城在下半场某一时段暴起进而反超比分,很像之前皇马逆转对手的样子:超级球员站出来用超级手段解决问题。皇马的进攻处在低谷,之前几次好机会都没把握住。要坚持施压或是改变节奏,就要换人,但安切洛蒂迟疑了。站在他的立场想也确实很麻烦,换谁似乎都不合适。最后还是拿下了状态最好但最好说话的罗德里戈。
卜拉欣·迪亚斯登场的目的以施压为主,配合莫德里奇大师级的指挥艺术,最终收获平局。就晋级目标而言这肯定不是最理想的结果,主场踢得稀里哗啦,去客场怎么保证能赢?但就单场来说,没法再苛求更多。在禁区前防范这种水准的远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对方拿球。可对手是曼城,怎么可能做得到?而第一个丢球归咎于楚瓦梅尼鲁莽的上抢和卢宁的失误(不如说是经验不足而失算),确实有改进空间,但也仅此而已。
最后一个也是很重要的问题,贝林厄姆怎么了?为什么联赛开局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场场救火,转年过来连伤带停,成了场上最平庸的角色。还是那个很简单的理由:所谓“三叉戟”依然不兼容。你看这场罗德里戈进球,维尼修斯助攻,那贝林厄姆就得负责背锅。别的场次,朱贝林庆祝进球,被批评“表现不佳”的就是另外两个或其一。三个人功能、位置和权限都有重叠,而且到现在都不互补。但即便如此,皇马还能在西甲一骑绝尘,在欧冠和曼城打得有来有回,要是这仨人合拍和弦了那还了得?有时候就缺一个契机,或许就是下一场在伊蒂哈德。
本文作者:武一帆
本文原载于体坛加app
图片源自网络
第886期《足球周刊》热销中
《兹拉坦传奇》
伊布职业生涯纪念画册现货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