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消息,前国脚李金羽都感慨儿子练球不知道出路,那你让普通家庭和孩子怎么想?
李金羽说,从底层到顶层没有一条畅通的路,有的是某一段看起来遍地黄金,有一段又悬崖万丈,有一段到处地雷,还有的直接就是死胡同。抓青训是真理,但如果不把这条路打通,只抓局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的水平。
反正只要国足战绩不佳,很多人说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青训。
这个逻辑没错,必须抓好青训。
但抓好青训不是培养一大批会踢的小孩儿就完了。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出路问题咋解决?
1、普通练球的孩子,纯粹当兴趣的,幼儿园大班往上,小学三年级以下,周末练球的最多。然后绝大多数踢到6年级,不踢了,小升初了。
2、这些孩子当中踢得好的,极个别会被职业梯队相中,这属于万分之一概率;现在职业队青训确实也卷,都卷到学龄前儿童了。
还有一些踢得不错的,开始设计考大学的路了。可惜,能接纳他们的初中,连带高中学校,极少!
绝大多数练球的孩子6年级退役,就是因为孩子和孩子家长要考虑自己的未来成长之路,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普通孩子的升学道路。
3、大多数城市都有一些足球重点初中、高中,但一个校队30人,竞争很残酷。
4、到了高二高三,这些孩子也打一些比赛,但上大学的路径是去参加考试,考啥?考基本技术,颠球、绕杆、射门、体能……一部分孩子如愿进了重点大学,大多数就凑合去了一个三本,有个学上就不错啦!
5、我们的高中联赛呢?我们的高中与职业队的衔接呢?除了极个别俱乐部与当地学校有合作,其实大多也就是挂个名,没有衔接!所以你渴望中国版的三笘薰故事,哪可能啊!
6、职业联赛的体系尚不完备,大量俱乐部解散。塔尖上的幸存者,也并不是所有人最终都能踢上顶级联赛,咱哪怕踢个第三级别的中乙也行啊?但看到俱乐部今天有,明天亡,坦白地说,孩子和家长战战兢兢,望而却步!
所以你问踢球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长,没有人能回答出来,踢球的出路在哪里。
你以为是通过各年龄段的竞赛踢出来?那你就太单纯了。
直到今天,传统的路径还是送钱!无论是送进职业梯队,还是送进重点高中校队,家长们在狭窄的赛道上拼得头破血流。
家境贫寒的孩子为啥踢不出来?原因就是这个。
所以,我们踢球的孩子基数是很大的,但自然淘汰率也是极高的,到了12岁13岁,90%的孩子不踢了;在往后,剩下的那10%里面又有90%不踢了。这就是我们选材面窄的原因。
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1、数据体系
现在大数据啊 AI啊都那么先进了,可是你让足协拿出来一个全国青少年球员的数据监测统计系统,没有!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贵州村超出了一个神童,11岁就有梅西范儿了,你想看看他的出场及各种数据,你上哪儿查去啊?
2、竞赛体系
现在全国各种青少年比赛林林总总,花样繁多,有足协体系的,有足协和教育部合作的,有地方的,有职业队自己圈子的,乱七八糟不成体系。
说实话,现在这青少年比赛就有点像各地的马拉松比赛,数量多,但质量不高。还不如早年间的萌芽杯、幼苗杯和希望杯呢!
因为缺乏数据体系的支撑,也导致各地比赛不透明,大打小的情况,借人打比赛的情况,依然存在。
而高等级的青少年比赛也缺乏转播和媒体支撑。谁想天天看日本高中联赛啊,那跟我们有啥关系啊,但凡我们有自己的高中联赛直播,谁不想看看自己城市的孩子啥样,谁还去看日本的呢?!
3、选拔机制
考试,似乎一下子也废除不了,但应该退到一个次要决定因素,或者,干脆就是一个简单的合格考吧!
选拔依赖于竞赛,但不仅仅限于竞赛。尤其不能局限在某一次杯赛。
所以,这三点似乎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选拔机制,就会在基层出现N个陈戌源、杜兆才、李铁,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
4、球探体系
5、经纪人管理规则
6、低年龄球员签约规则
7、球员转会补偿机制
这些知识,说实话咱不太懂了,有懂行的可以分享一下这些年遇到的一些困境,反正,黑幕也不少。